2021-11-22 太和集团
11月19日至22日,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展示了一大批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和新产品。图为参观者在展厅参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可以根据“对手”情况,自行布局落子、棋力达到专业九段的智能围棋博弈机器人;采用微微冻技术的智能冰箱,用户可以用扑克牌切动冷冻室里的肉;由机器人进行焊接作业的全自动化焊接线,堪比19名熟练员工的效率……
11月19日,安徽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在这里开幕。本次大会以“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携手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一大批制造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这里集中展示。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举办的这次世界制造业大会,吸引了400多家企业报名参展,带来了包括量子计算、高端新能源汽车、第六代柔性显示、空中成像、全色激光、内存芯片、电子玻璃等一大批高精尖产品。记者带您走近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
创新引入“坦克装甲”的外观工业设计,延续燃油动力与液压系统的组合形式,呈现高速机动的越野性能,可实现连续6小时灭火作业,解决了传统机器人连续救援时间短的痛点……本次大会展示的消防灭火机器人,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
这款可抵达“人不能近、人不能及、人不能达”之地的消防灭火机器人,得益于不懈地创新。
走进8号馆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展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精密制造、农业机械等行业的创新成果处处可见。在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展区,水田轮式拖拉机、PL70履带自走式全喂入谷物联合收割机等装备闪亮登场,以其高效率、高可靠性以及人工智能著称,打造AI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在安徽云翼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展区,所展示的车载式系无人机系统解决了无人机普遍存在的续航能力不足等问题,浮空高度可达300m,该产品在区域监控、影视拍摄、实况转播、应急照明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制造业创新成果接连涌现的背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是中国制造创新能力、发展实力的不断攀升。
“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让我们有丰富的新技术迭代、全产业链应用验证场景,为制造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开拓巨大潜能。”有关专家表示,用好产业体系优势、不断提升创新效能,中国制造将在全面转型中形成新竞争优势。
“我国制造业创新从跟跑为主,进入跟跑在加快、并跑在增多、领跑在涌现的新阶段。”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
智能:智能冰箱延长鲜肉保鲜时间
现代化生产线平均一分钟下线一台车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给观众带来的直观感受。
“M鲜生二代冰箱,通过微微冻技术,可实现鲜肉33天的长效保鲜。”在6号馆展区,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款冰箱找到了鲜肉保存的黄金温度——零下3.5摄氏度,“这一温度既能大幅延长保质期,又能减少对细胞组织的破坏,是食物长期处于鲜活状态的关键‘密码’。”从这个冰箱冷冻室里拿出来的肉处于似冻非冻状态,可以即拿即切,不用等待。
据介绍,作为长虹美菱在此次展会上重点展出的智能家电之一,M鲜生二代冰箱通过“专精特新”四大核心技术,实现了零冲击和微微冻两大技术突破,保鲜时间提高两倍以上。
作为重要的“中国家电产业基地”,近年来,合肥将智能家电产业链作为聚力推进的十二大重点产业链之一,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家电制造业高地。除了长虹美菱之外,海尔、美的等企业纷纷推出智能家电家居体系。仅在合肥,智能电视已占彩电产量近三成。
不仅是产品越来越智能,其生产制造管理也越来越智能,智能工厂体系逐步形成。在长虹美菱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的大屏上,围绕产品的生产、订单的生成以及数据采集等进行了展示。据介绍,随着制造业务透明化、在线化,该公司生产效率提高了35%。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由大到强的重要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入开展智能制造,引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迈出新步伐。工信部统计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分别从2015年的42.9%、45.4%和37.3%,提高到2020年的49.9%、52.1%和43.5%。
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关系到生存和发展的“必修课”,已成为业界共识。
在江汽集团展区,也展示了其智能制造的最新成就。近年来,该公司新建、更新、迭代了多条现代化生产线,致力打造智造工厂。
据介绍,江汽集团新港生产基地的轻卡智能制造平台,无论在工艺装备还是技术水平上均实现了全面升级,将复杂的汽车制造工艺精细解剖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车间,以及车桥、前桥、底盘三个零部件厂房,整个造车平台集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等诸多功能于一体,打破了不同工艺生产流程壁垒,使得产品工艺迈上了一个新高度。得益于该平台,2020年,新港基地平均一分钟就能下线一台车销往全球各地,被业内称为“分钟工厂”。
在劲旅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区,智慧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依托智慧化污水管理平台,可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负荷智能调节”和“多终端远程控制”,不仅处理效果好,而且运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低碳:水泥窑“主动”捕集纯化尾烟气
公交车行驶过程全程零碳排放
工业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工业绿色低碳改造,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键。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对于制造业来说,是压力挑战,也是转型“东风”。
不少专家认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重构整个制造业。例如,手机制造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原材料提供、零部件生产、芯片系统、组装制造等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企业都实现碳中和,这就会使产业链形成一个新的标准。因此,“双碳”目标下,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是以减少碳排放为目的,在技术革新、就业增长、产业壮大等驱动下的转型升级。
作为我国最大的建材企业之一,该集团研发应用节能环保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拓展环保产业,在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子。
在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模式创新展区,海螺集团有关工作人员正在介绍芜湖白马山水泥厂建成的世界首个水泥窑碳捕捉示范项目和干冰生产线模型。这开创了水泥工业捕集二氧化碳的先河,对推进水泥工业碳减排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不仅如此,该集团水泥全流程智能工厂是全球首个以信息技术实现节能降碳协同效应的水泥工厂;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系统、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和替代燃料技术,则开创了水泥工业循环经济模式。记者了解到,若上述技术充分应用于一条日产5000吨熟料的生产线上,年减排二氧化碳可达32万吨。
走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展区,一辆绿色的公交车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这是一辆零碳十二万公里的城市客车。
据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车辆运行主要原理是利用氢和氧进行电化学反应,生成水对外排放,同时产生电力使得车辆正常运行。车辆行驶过程中实现全程零碳排放,单车行驶里程突破12万公里,目前已在安徽六安市投入运行。
华为数字能源则带来新一代供电解决方案FusionPower,采用模块化热插拔冗余设计,任何一点故障时系统可快速切换,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系统无单点故障点,时刻高可靠运行,助力制造业构建可靠、极简、绿色的供电解决方案。
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我国低碳、智能产品产量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1倍和62.1%;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加快推进,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1%。
来源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